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瓦屋山复兴耍锣鼓、洪雅五月台会、中山狮舞、瓦屋山山歌等非遗文化多元交织,处处彰显着洪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复兴耍锣鼓产生于四川洪雅瓦屋山下的复兴村境内的严道古城,在2200年前,秦灭楚后将楚国贵族后裔押解到瓦屋山下设立严道县,楚国人利用置身大铜山的条件,用铜块打造了几件铜器来敲打、说唱他们亡国离家的忧伤,引起了当地青衣江人的共鸣,他们在劳作之余自编、自演、对唱山歌,以此来表达各自的忧伤,同时达到自娱自乐。
五月台会(城隍庙会)是集信仰、商贸、旅游、民间艺术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地方庙会,2008年,洪雅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台会艺术之乡。2009年,五月台会(城隍庙会)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柳江镇牛儿灯为民间传统灯舞表演,流传于川西民间。牛儿灯表演把大自然、人、牛融为一体,表现农村田园风光和农夫劳作时欢乐景象。表演时间为农历新年大年初二至正月十五,表演队挨家挨户上门表演,祝福代表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祝愿,祈盼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瓦屋山山歌,产生于瓦屋山下的严道古城,是一种带哭腔的山歌,多为楚人与当地青衣羌人的恋歌(或情歌)。相传,楚人到达严道县城后,就将先进的冶炼技术和文化传授给青衣羌人,并与他们组建家庭,繁衍后代,他们所生的儿女们,因受两地文化影响,形成这里独有的羌风韵味。
中保花灯是明末清初在我县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灯舞。每年春节期间,中保镇花灯队走村串户表演。
中山狮舞是民国初期从丹棱张场镇传入中山邓沟村,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逢春节,中山狮舞队唱灯长达一月之久。舞狮表演以其独有的惊、奇、险、绝、美,高难度的“猴子爬杆”、“翻五台山”、“天鹅抱蛋”等使人叹为观止,先后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民间灯舞之乡,被眉山地区行署命名为“民间灯舞之乡”,被眉山市政府评为“文化先进乡”。
中保龙灯队相传起源于明代,中保龙灯队主要玩彩龙,用布、纸绑扎而成。大的有七至九节,小的有三至五节。龙头造型生动形象、雄伟,龙皮用棉布或麻布做成。用颜色彩绘龙头、龙尾、龙身。玩龙时,前面一人玩龙宝,龙头追逐抢龙宝,龙身随龙头环绕翻滚前进。这种民俗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延续至今。
“蚌壳灯”是洪雅县槽渔滩镇、罗坝镇一带流传的一种民间灯舞。从桫椤峡的巨型蚌壳石、千年古寺呵吒寺的龟神石雕像及当地大量的民间传说推断,起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民国年间成为当地权势们常演出的一部大型民间灯舞剧。“蚌壳灯”通过诙谐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来刻画剧情,历史悠久,音乐独特,现场伴奏,群众喜闻乐见,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洪雅非遗文化在民间流传至今,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宝,丰富着洪雅的文化内涵。让非遗火起来,融入美好生活;让非遗热起来,绽放更绚丽光彩!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山水洪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