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6-7-26 11:21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眉山老客
- 威望
- 0 点
|
楼主 |
发表于 2022-2-14 17: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Reserved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戏台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
更是一方文化展台 锣鼓喧天,丝竹盈耳 多少波澜壮阔、哀婉缠绵的故事 在柳江古镇老戏台粉墨登场 诉说着悲欢离合、世间百态
巴蜀两地不少豪宅庄园,基本上都是“一宅院一戏楼”,曾家园“一园三戏楼”实属“孤例”,这在巴蜀,甚至在全国都是极其罕见的。前院(罜焘院)的戏台名“万年台”,坐南朝北,戏台两旁的柱子上镌刻楹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登场可见 惊天动地悲欢离合转眼皆空”,耐人寻味。据说这个戏台主要供曾家园的长工、短工、护院和周边群众看戏娱乐。近一百年前,曾家园门口曾经是个热闹繁华的水码头,来往客商在装卸货物之余,想必会来到临河的阁楼上稍事休息,喝喝茶,摆摆龙门阵,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蹭一两场戏看看。中院(罳梼院)的戏台,同样是坐南朝北,两边是藏书楼、武云楼。“校书长爱阶前月 品画澄闻座右铭”、“行云流水皆天机 古石紫楠见贞性”、“文章尔雅徒无俗 诗赋风流皆有神”……一副副诗词楹联折射出主人追求宁静的人生态度。这个戏台当年主要供曾家女眷及子女使用,想象他们在此读书、听戏、喝茶、赏花,日子过得倒是安静滋润,令人艳羡。内院(罾铸院)正对主楼的大戏台是三个戏台中规模最大的,坐西朝东,偌大的戏台空空荡荡,大气,也有些冷清。据说当年主要供主人接待贵宾看戏使用。
戏台两侧的两副楹联:“方丈地万里江山 顷刻间千秋事业”;“管中曲颂颂升平 台上弦歌歌盛世”,与戏台正对的主楼两边还有主人自撰的楹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尽赏眼前景色 笑谈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知门外尘寰”,细细比较读来,颇有一种胸怀天下、高雅宁静的豪情。
前院、中院、内院三座戏台各置其处,各供其用,体现了世代书香门第对礼仪礼节的讲究。如今,每到大型节日或特殊日子,曾家园的老戏台上也会上演川剧和非遗文化表演。台上一曲百转千回,台下一片拍手称赞,一曲以罢,道出多少故事。历尽沧桑的古戏台,是一部沉甸甸的戏曲史,也是一座座戏曲博物馆。
门外桢楠繁茂,流水淙淙,门内庭院深深,帘幕无重。打马门前过,是归人而不是过客,眼微闭细听,仿佛能听到熟悉的川音,是谁在台上拂袖咿呀,又是谁被蛊惑,停驻不想往前?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山水洪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