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涵。
“这是我第一次来洪雅。”今年50岁的王敏涵是南京人,目前是茶客空间的运营负责人,以前一直在成都工作。今年9月,随着青杠坪茶客空间项目的试运营,他来到青杠坪村。
与大城市相比,青杠坪村多了几分宁静。这里山、水、茶融为一体,给王敏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喜欢喝茶的他,在这儿寻到了一种归宿感。
出生于大城市的王敏涵,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已经30多年了。如今,他按照公司的发展规划,负责运营茶客空间这一精品民宿,这也是他第一次从事农旅项目。
“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面对漂亮的茶山,王敏涵感叹道。如何把茶山的美转换成经济效益,王敏涵有着更多的思考:“引进项目,用先进的理念来打造乡村精品旅游,有助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茶客空间在青杠坪村原有茶山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景点,租赁村民房屋改造成精品民宿,并吸纳村民成为员工,同时定期收购村里的鲜叶进行加工,作为文旅产品在景点销售,形成一整套茶旅融合发展的特色模式。
“如今,国家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我们企业也义不容辞。”王敏涵坦言,虽然前期运营困难重重,但是他有信心经营好项目。
“我们还要打造亮点,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青杠坪的茶历史相结合。”王敏涵说。下一步,他们将围绕茶文化交流、研学等相关活动,开展采茶、制茶、制陶等茶旅项目,广泛吸引周边客流,打造出青杠坪茶旅品牌,从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朱登权与父亲。
“感激党和政府对我们一家人的帮扶,让我从瘫痪中站起来,还能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回报社会。”10月11日,在青杠坪村,已脱贫户朱登权拿着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证书说。
朱登权,今年55岁。2011年,在甘肃务工的朱登权突发疾病,被检查出患主动脉夹层病症。因医疗费用花费很大,朱登权放弃手术治疗,靠药物保守治疗。
更严重的是,主动脉夹层病症还伴着病毒性心肌炎、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8种并发症,朱登权的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140多斤的他,体重迅速降到90多斤,近3年时间卧床不起。
“虽然我瘫痪在床,但头脑是清醒的。来看望、帮助过我的各级领导和好心人们,我都记得非常清楚。”朱登权说,“他们帮助我解决日常困难,帮助我提振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让我有了无穷的精神动力,加上爱人的细心照顾,2014年,我居然可以站起来了。”
如今,朱登权每走一段路都气喘吁吁,但他始终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朱登权成为青杠坪村的一名网格员,空闲时间帮助爱人管理自家3亩茶园。
对现在的生活,朱登权压力不轻,但很知足,“靠着茶园收入,公益性岗位收入及各项补助,日子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舒坦。”
“我不能动手,那就多动脑筋。”朱登权说。脸上洋溢的笑容,展示了他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下一步,他准备学习先进种茶技术,提高自家茶园收益,还想尝试贷款流转土地扩大种茶规模。“我给自己定下人生目标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拖我们青杠坪村乡村振兴的后腿。”
值得一提的是,朱登权的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有着60多年党龄。老人把军人的好作风融入到家风中,一大家子和睦融洽。朱登权的好家风和坚强意志,已成为青杠坪村的一段佳话……
“以前想都不敢想,这片老茶山会变成旅游点!”10月11日,李来军吃过午饭,便沿着黑化的观光路,边散步边看茶山风景。今年56岁的他是青杠坪村4组村民,从小生活在八面山下。
李来军说,水源曾是村民发展农业最大的障碍。多年前,每年等天下雨才能种水稻,往往过了农时还在插秧,收成也有限。
李来军。
2000年,根据实际情况,当地政府鼓励村民种茶,李来军立刻将家里的7亩土地全部种上茶树。“现在,依靠茶园,每年从3月到10月,有大半年的时间都有收益。最重要的是,再也不愁水源了。”靠着种茶,李来军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让他家日子更上一层楼的,是村里搞起的旅游业。乘着村里发展旅游业的东风,李来军把家里两亩土地流转出去,每年每亩租金收益一千多元。
为支持茶客空间项目建设,李来军将老房子也租出去了。一家人根据统一安排搬到新家。如今,老房子变成新民宿,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入住。
“卖茶、收租金、就近务工,加起来一年收入有十多万元了,最主要的是能更好地照顾家庭,生活很舒适。”李来军说。如今,妻子、儿媳在茶客空间务工,儿子买了大货车跑货运,自己平时照看孙子,打理自家茶园,闲暇时就近打打零工,日子过得很红火。
“以前,村子的交通太难了!”想起曾经的交通不便,李来军非常感慨。1997年,他家修房子,所需要的建筑材料拉不进村,他只能去村外的山下,靠人工背回来。
想起当初的艰难,李来军对如今的生活倍感珍惜。他经常号召村民注意爱护环境,文明用语,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助力村里的旅游业发展得更好,吸引更多的人到村里旅游。
丁沟泉中水,青杠坪上茶。
青杠坪村以茶旅融合发展为主基调,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实现了村子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农房变民宿。
产业旺了,村子美了,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的生活更舒适了,腰包更鼓了。
“我们驻村,是希望给村子带来更大的发展。”王骁盛说,希望项目的落地,人才的引进,能给村子的发展带来新思路、新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茶产业,做好茶文章,让茶元素融入旅游,坚持走茶旅融合的道路,实现村美民富。”王骁盛驻村时间不长,却对村子的发展充满着信心。他希望通过努力,不断美化村庄,增强村民收入,吸引更多游客,把青杠坪村的名片越擦越亮,让青杠坪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