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让学生走出教室
上个世纪的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叫《课间十分钟》,讲的是,下课后孩子们在操场上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跳绳,爬杆,打乒乓球……现在的学生已不可能享受这样的乐趣了。
一是学生多而场地有限,让全校几千孩子在不算很大的操场上自由活动,根本办不到。
二是现在的教室多在楼上,高的在四楼。课间十分钟要下楼到操场活动,时间不允许。
但是课间将学生困在教里也不行,必须让他们出教室。
第一,上课时几十人长时间挤在教室里,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空气质量欠佳。课间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有益身心健康。
第二,整节课,学生端坐,挺直身,昂着头,身体变得殭硬。出教室活动一下,舒展筋骨,能促进血流畅通。
第三,上课时一直盯着黑板或老师,眼睛容易疲劳。出教室看看远处或绿色植物,可以减轻眼睛压力。
第四,在室外随意走走,跟同伴聊聊,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下节课上课精神会更加饱满?
出教室不能去操场,就在室外的走廊上轻松一下是完全可行的。
下课铃一响,不管讲完与否,教师必须下课,不能有片刻拖延。学生可分三部分活动。要上厕所的上,要留在教室里的留,要出教室的出去。不管留在室内还是出教室,都要守秩序。因此,学校或老师要对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提出明确要求,而且要从一年级刚进校时就开始训练,坚持一段时间以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学生能自觉遵守秩序,就不会出安全事故了。
眉山一小学,课间十分钟让学生出教室活动,多年未发生不安全事故,就是由于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的习惯训练。他们编有一套行为习惯养成歌,下面摘录课间活动一节,供大家参考:
下课了,走出去,看远方,调视力。
不追跑,不打闹,不翻爬,不喊叫。
上厕所,别拥挤,大小便,入坑里。
下节课,需准备,摆文具,稍静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