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三千年
再醒惊天下
被誉为
“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
三星堆遗址
又有重要收获
20日在成都举行的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
历经5个多月的发掘
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
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
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
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
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3D动画还原祭祀区发掘现场
点击观看↓↓
这一轮新发掘
比金沙遗址大金面具体量更大的金面具破土而出
首次发现3000多年前的丝绸痕迹
实证古蜀人已经开始使用丝绸
发现龙形扉棱的顶尊跪坐人像造型奇特罕见
发现国内唯一科学发掘出土的圆口方体铜尊等精美青铜器
祭祀坑内,象牙重叠交错……
尽管现在考古发掘工作远未进行到一半
现有成果已经让业内深深震撼!
专家认为
这次发掘新增的众多考古材料
丰富了我们对古蜀文明的认知
古蜀王国将如此多的国之重器埋入地底
更从侧面证实了它的富庶与强大超越想象!
三星堆祭祀区全貌
一镜到底
看6大祭祀坑坑内全貌
接下来
跟我们一起认识下6个坑的新宝贝
新发现的5号坑中,三星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黄金制品,其中包括一张独特的金面具。与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中出土的金面具相比,此次最新出土的金面具,显得格外厚重且与众不同。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中所保存的商周大金面具,是如今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的黄金面具。而此次发现的黄金面具,虽然是残件,目前所发现的面具只有半张,已足够令人惊喜。
“根据目前所发现半张面具推测,这件黄金面具完整的重量应该超过500g。”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领队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意味着,如果能发现完整的黄金面具,那这不仅将是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的黄金面具,还将是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的金器。
金面具正面
金面具背面
据介绍,这件黄金面具,所发现的半张面具的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比完整的金沙大金面具还要大。同时,这件黄金面具厚度非常厚,不需要任何支撑,就可以独自立起来。
金面具大小(图源:三星堆博物馆)
虽只有半张,但方形面部、镂空大眼、三角鼻梁还有宽大的耳朵,这样的风格与此前三星堆所出土的黄金面罩和金沙大金面具风格十分相似。
大口尊、青铜罍、顶尊跪坐人头像、青铜面具……在此次发掘的3号祭祀坑中,发现了数十件造型奇特精美、保存相对完整的青铜器,又是一座青铜器的宝库!
三星堆1、2号祭祀坑1986年出土时,神树、纵目面具、大立人等造型高大奇诡的青铜器震撼着公众眼球。此次重启发掘,出土文物和新的发现究竟有何价值?
“连续把国之重器掩埋入坑,可以说古蜀国的富庶和强大超越想象。”参与本次考古发掘的一位专家感叹。他直言,3号坑目前发现的青铜器无论从种类、造型都要比中原青铜器丰富许多,“尤其它们奇特的造型,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水准。”
走近3号祭祀坑,尚未完全出土的铜人顶尊,极可能是未来的国宝级文物。
铜人顶尊
这件尊是正常大小,却在肩部四周装饰了4条飞龙。它们从尊的口部游动而下,栩栩如生。再往下,便可见铜人双手做拱手状,头部和尊的底座连接在了一起。
该专家透露,在这件文物仅仅只露出铜人双手和尊的上半部时,考古人员便暗暗期待“最好不是单独的铜人,而是和尊连在一起,这样就是罕见的青铜器型。”没想到最终果然如此。
顶尊跪坐人头像
该专家说,“这件文物,完全表现了古蜀人把中原地区青铜文化为我所用、进行天马行空改造的风格,古蜀人的浪漫和艺术创造力,由此可见一斑!”
文物堆积异常丰富的3号坑,一件方尊上也隐约饰有羊头,可能是三星堆版的“四羊方尊”;青铜圆尊,高约70厘米,体量巨大、超过了1、2号祭祀坑出土的同类器;尚未提取出的青铜面具,目测也有三星堆博物馆展出的差不多大、且保存完整。
带羊头的方尊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认为,3号坑出土的器物不仅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对了解古蜀国时期的祭祀活动、复原当时的祭祀行为也很有意义。
走进发掘现场的3号坑附近,可透过工作舱玻璃,望见长5.8米,宽2.5米左右的长方形祭祀坑位,祭祀坑四周是深褐色的泥土。目前该坑发掘深度为1.8米,预计深度约2米。
3号坑内的象牙
在坑内约15平方米的空间里,集中发现了100多根象牙和圆口方体铜尊等,由于保护的需要,它们的外表均用保鲜膜全覆盖,然后再裹上一根根湿毛巾,因此只能看出大致轮廓。
4号坑象牙 三星堆考古工作站供图
距离3号坑不到5米的地方,是长约3.1米,宽约2.9米的4号坑。4号坑在今年1月份开始暴露出灰烬层,平均有20厘米厚,随着灰烬层往下发掘,发现了30多根象牙,平均长度在1.2米左右。不过4号坑的象牙整体呈炭灰色,可能被焚烧过,又被包含大量竹木炭屑的灰烬层所覆盖。
总体来看,此次发掘3号坑和4号坑的象牙较为集中,考古人员初步判定是三星堆文化末期距今3000多年前的遗物,至于所属的大象种属,最终结果还将在鉴定后才能完全确定。
“5号坑的象牙雕刻残件多数呈碎片状,保护修复难度较大。”蒋璐蔓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所的工作人员,一直参与本次三星堆祭祀区象牙的保护工作。此外在5号坑和8号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小件象牙制品,有的饰品表面还刻有精美的云雷纹。
“从目前这批象牙整体状况来看,还是离2001年金沙遗址出土的那批象牙存在一定差距,不过集中出现象牙,在全国来说确实比较罕见,在四川比较突出,这可能还是与祭祀习惯有关。” 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顺清介绍。
此次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正式公布在祭祀坑内发现丝绸朽化后的残留物,并且在样土检测中多次发现蚕丝蛋白,以事实证明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王国,已开始使用丝绸。
3000多年前的丝绸如何被发现?
相机下的“纺织品痕迹”
对公众而言,本次祭祀坑新一轮发掘能够再度发现如青铜大立人、金杖等“宝贝”,或许最值得期待。然而对考古人员而言,寻找到更丰富的考古材料实证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甚至世界文明的贡献更为重要。其中,争取发现丝绸便是重要目标。
“三星堆祭祀坑只要曾经埋藏有丝绸,我相信就能够找到。”本次考古专家咨询团队成员、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专家周旸两年前来川为考古人员培训时的一句话,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纺织品痕迹”所在位置
培训会上,周旸提醒找丝秘笈:有丝织物残痕的泥土,颜色一定不同。碰到灰色或者褐色的泥土,就要多加留意。尤其是青铜器及周围,保存丝织物残留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铜离子会在青铜器周围产生一定的微生物抑制效应,铜锈也会固化丝绸印痕。
“纺织品痕迹”紧贴铜器
从坑里提取出来的包含“纺织品痕迹”的土样
2020年10月9日,4号坑率先启动发掘。经历5个月漫长的浮土清理,满坑的象牙终于露面。就在考古人员为4号坑一角的一处青铜器拍照时,他们在高清照片里发现了异样:一处灰褐色的泥土,居然呈现出隐约的纺织纹理。
“这会不会是丝绸哦!”负责拍照的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人员乔钢激动地大喊。他们赶紧重返坑内提取土样。显微镜下,这处“泥土”果然清晰可见条缕状,是纺织物无疑。发现丝绸,曙光在前。
整体切割提取的部分“纺织品痕迹”(三星堆考古工作站供图)
事实上,在此之前,考古人员已在4号坑的灰烬层,从上到下每隔3厘米采样,从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存在。如今的任务,便是真正找到丝质物的残痕。
在发现纺织物残痕的青铜器周围,他们搜索一切疑似土样。终于,丝绸在2021年1月31日现身。
“纺织品痕迹”显微结构
这件面积只有3.8X3.1毫米的样品,确定是一件平纹的丝织物残痕!唯一遗憾的是,因为实物实在太小且已朽化,无法分清究竟是丝绸中的绢或者绮等更细的种类。
“即使如此,我们已经非常欣慰,因为这是四川首次发现3000多年前的丝绸遗痕。”郭建波说,这至少可以证明,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已经开始使用丝绸。而祭祀坑内发现丝绸,对于了解古蜀人的祭祀行为也有帮助。
据介绍,正在发掘的3号坑,在采集的土样中发现了更加明显的丝织物残痕,有的看得出清晰的经纬组织。持续进行的考古发掘,未来或许能够带来更多惊喜。
6号坑也已发现一件长约1.5米的木匣子。外廓碳化、可见朱砂,其中尚未发现肉眼可见的器物。木匣子一侧,还发现了一件木器,专家推测可能是木案。
作为神权国家的三星堆,还有哪些神奇的祭祀行为?
6号坑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6号坑发现的木匣,以前在成都平原甚至四川盆地都很少见。匣子里装的是青铜或玉器,还是看不见的丝绸或酒肉等祭祀用品?还有待发掘并进行检测后才能判定。
值得一提的是,8号坑虽然刚刚开始清理填土,却发现了大块红烧土的痕迹。根据这些土块一面平整光滑、一面呈半圆柱体凹槽的形状,考古人员推测它们是木或者竹构泥墙的残块。
而从这些红烧土的体量推测,可能来自大房子。这就衍伸出一个问题,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大型建筑往往是神庙或者宗殿性质,而非普通民众居住。
那么,三星堆人祭祀,会连同建筑也一同烧掉吗?
历史真相期待未来的更多发掘和研究来回答。
这是一个
“正在进行时”的考古发掘项目
考古工作者的双手
正一步步复原、唤醒
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传奇
期待接下来更多精彩问世!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