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出的一道判断题,其答案在网上引发热议一一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生命的行为。 (T/F)
对这道判断题,很多人都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道德与法治课老师以教材为据,判为错误。
为什么是错误的?据说,这种说法有漠视他人生命之嫌,也就是只爱惜自己的生命而不爱惜他人的生命。我觉得这种解释有些勉强,爱惜自己的生命未必就是漠视他人的生命。
其实,认为这种说法正确的人是没有正确理解题干表达的确切意思。
“不顾自身危险”中的“危险”意含丰富,包括失去生命、受伤、惊吓等,并 非只是献身。而且这些“危险”只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能成为现实,也可能只是虚惊一场。“不顾自身危险”就是不考虑牺牲、受伤、受惊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并不一定是不顾生死。所以,“不顾自身危险”并非“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比如,我们说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奔赴抗疫前线,只是说医护人员奔赴疫区根本不顾及可能牺牲、患病、精神失常这些有害因素,而不能说他们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相反,正因为他们爱惜自己的生命,才更珍视他人的生命,不顾个人安危去尽力挽救生命。
“不顾自身危险”并非意味着不考自身条件,不需要做好自身防护。消防员深入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的险境救人,他们身强力壮,身着防护服甚至戴着防毒面具,可人们仍赞扬他们奋不顾不顾身,无私无畏。
认为这种说法正确的人还未注意到“救他人”的“他人”。这个“他人”,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个人甚至是无数人。
一个人即便献出了生命,但拯救多人的生命,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让更多战友能继续战斗,取得战斗的最后胜利,名垂千古,万人传颂。
对救助行为,我们还不能只看实体功利,更要重现其产生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那怕只救助一个人,甚至一个人也没有救助成功,而救助者却失去了生命,他也是英雄,将为万人景仰效法。一人倒下去万人站起来,其鼓舞激励作用无可限量。这不是不爱惜生命,而是放大了生命,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美更灿烂。
所以“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
不是不爱惜自己生命,恰恰相反,正是爱惜自己生命,让生命实现最大价值,产生最大能量,才会义无反顾地救助他人,让更多濒危的生命获得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