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4-20 10: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IP:保留地址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百年东坡 百年沧桑 百年巨变 拨动时间的年轮 一座城市最深刻的记忆 渐渐有层次地铺展开来
故事追溯到上世纪 60——70年代
自古岷江河道弯曲 泥沙淤积、形成18个小岛 多、乱、浅、窄 导致洪水连年泛滥 给当时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 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治理岷江 防止水患” 显得格外迫切 更是两岸百姓多年的殷切期盼
↑ 眉山岷江两岸的群众靠渡船通行 1975年,为顺应岷江过境两岸人民的多年心愿,变水患为水利,县委常委开会决定根治岷江,由县委主要领导与水利技术人员和治江农民代表组成治江查勘规划小组。↑ 眉发【1975】29号文件拟定彻底根治岷江的施工意见该小组对岷江过境段的水文、叉濠滩坝、河道变迁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制定出科学综合的治理总体规划,以近百年最大洪峰流量为校核,河床断面取窄深式,两岸筑堤,满足洪水通过要求,堤上修公路,改善坝区交通条件,并具备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功能。
1975年11月,治岷第一期工程动工。由解放军驻眉56040部队80分队指战员在岷江工地艰苦作业13天,在廖渡和张渡两地为民工挑运土石方架起各300多米的浮桥两座。
↑ 1975年县委书记王成明(左一)、副书记徐尚宇(左二)、县革委副主任李瑞云(左三)在治理岷江工地上劳动↑ 架起的浮桥
1976年1月中旬,治岷一期工程进入堵江截流阶段。56040部队60分队指战员与眉城、崇礼公社民工在江边编织500多个竹篓准备堵江截流投料。连续四天三夜他们与江水激流搏斗,筑起一条长100米,顶宽和高各5米的拦江大堤,顺利完成截流任务。 时值数九寒冬,工地却热气腾腾。战土邓明云不慎手被划开寸多长的口子,鲜血直淌,包扎后继续干。藏族战士宋甲次仁刚出医院不久也到工地干活。在众多艰难险重下成千上万战士、民工秉承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革命精神,在岷江上筑起不倒铁血长城。
↑ 开挖河床、搬运沙石、垒堤筑坝、浆砌河堤全靠人力
经过1975年和1976年两个冬春11个月的紧张施工,解放军战士和民工合力完成了根治岷江的前两期工程,共投工1500万个,搬动土石1900多万立方米,搬走了“十八岛”,削平了“鸡公”滩,封闭了岔河道,新河走山边,劈开“死人濠”,堵死“狗脚湾”,截断“玻璃江”,疏通“白虎滩”。完成了治理岷江的主体工程。
↑ 万人修筑百里大堤 人均日负重1.5吨 、行15公里 1976年12月10日至27日,县委书记徐尚宇出席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回来后,动员继续按设计要求完成治理岷江的后续配套工程。1978年1月下旬,治岷第三期工程在烂龙滩封支截流。解放军指战员奋战激流,涉水在江心用码杈装填卵石定位,为岸上推土机推沙石下江水合龙创造条件,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堵江围堰整于合龙,指战员们才带着熬红的双眼离开工地。
直到1984年,大规模的治理岷江工程才告一段落。历经9个冬春的9期岷江治理,让我们受益至今。4万多农民 数以千计解放军战士 顶风冒雪公干3个冬春 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完成了治理岷江主体工程 筑起百里大堤坝变水患为水利 让我们在水利和农业方面收益至今 这一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工程 足以载入东坡百年奋斗史
如今站在岷江大堤上 东坡建设者前仆后继 奋战一线修建大坝的场景 还历历在目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没有百里大堤的建设
就没有如今 宏伟的岷江一桥 汤坝航电枢纽工程 更没有一代又一代 东坡人的幸福生活
↑东坡区汤坝航电枢纽工程
让我们继承和发扬 老一辈东坡建设者的奋斗精神 实现东坡宏伟发展蓝图! 东坡未来 不可估量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掌握眉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