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9时左右,眉山市东坡区种粮大户李相德早早来到基地,脱下前一日从北京穿回来的铮亮皮鞋,换上了沾满泥土的筒靴,直奔丰收之后的田野,开始谋划着新一年的种粮大计。
1月25日,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民代表,李相德受邀走进国务院,参加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他同其余6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一道,对《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两个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建议,并汇报了在四川眉山的种粮情况。
李相德是四川有名的“粮王”,自1998年返乡种粮以来,从事粮食生产已有20多年,2011年他获得“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称号,2014年,李相德创办了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发展社员860名,种植水稻4.1万亩,规模位居全国前十。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李相德向总理报告了近年来种粮所遭遇的生产利润下降、贷款利息压力较大和流动资金缺乏三个难题,并表达了作为一名种粮农民的期待:希望国家对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给予更大支持。
一个惊喜
开会前两天接到通知要对话总理
李相德创办的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主基地位于东坡区太和镇,在成乐高速旁,岁末年初之际,随着粮食的丰收归仓,这里并没有往日那般繁忙。
1月26日9时左右,记者在地头见到李相德,他还是那身在北京参会时的打扮,只是鞋子已经换做了筒靴。
李相德告诉记者,他是1月22日接到的电话通知,他作为基层代表,要到北京,参加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
“当时第一反应是非常吃惊,后来又感到非常高兴。”李相德坦言,自1998年返乡后,自己一直在种粮,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进国务院,向总理汇报种粮工作。
李相德告诉记者,1月25日下午2点40时左右,在相关人员带领下,他走进了国务院的会议室。开会中,总理距离自己很近,大概只有1米远。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在见面时,大家没有握手,是通过拱手礼的方式来打招呼。
会议计划3点开,但总理提前了几分钟走进会场,在同大家挥手打招呼后,便进入了议题。根据会议安排,与会者分别先做了6分钟的发言,每人发言结束后,总理又逐一询问了相关情况。李相德是最后一位发言者,他发言结束后,总理问了他10多分钟。
“想说的话,其实早就在头脑里了,就是把平时看到的、想到的、大家呼吁的,都尽量带给总理。”李相德说,带着这股激动劲儿,开会前一晚,他就拟好了发言稿,又反复修改。这些年,作为种粮大户,李相德最大的体会和愿望就是“让想种田的人能种田,让会种田的人能赚钱”,发言主题就是围绕这两句话。
一个温暖
总理勉励种粮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李相德告诉记者,自己发言结束后,总理问了他很多细节问题,包括流转了多少土地,流转费用是多少,收入多少等。
一个细节,让李相德印象特别深刻:在发言中,李相德告诉总理,2016年他们每亩田的利润是406元,但到了2020年,每亩田的利润降到了25元,现在种粮还是面临诸多瓶颈。这个时候总理就问“为什么”,李相德回复说,是种粮大户补贴降低,以及种植成本上升的原因。
听到李相德的介绍后,总理鼓励他,要坚持信心,再坚持2-3年,一定会有新的改观。
在座谈会上,李相德向总理报告了近年来种粮所遭遇的生产利润下降、贷款利息压力较大和流动资金缺乏三个难题,并希望国家加大对粮食生产关键对象、关键环节、关键时节和关键模式的支持。
让李相德感动的是,他所反映的问题,总理已经关注并想到了。总理告诉他,粮食是国家战略物资,让他相信,政府一定会出台更多的政策来支持农业,支持种粮。
“这让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我种粮的信心更足了。”李相德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要把合作社办得更大,种出更多的好粮食,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粮食篇章和乡村振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责任
一定要扎牢粮袋子不让社会为粮食而犯愁
1月26日一大早,还沉浸在激动中的李相德径直来到基地,查看土壤及水肥情况。到地里转了一圈后,又召集了基地主要工作人员开了一场短会,并敲定了今年的种粮计划。
李相德告诉记者,他是1月26日凌晨回到的家,因为激动,他一宿未眠,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种更多的粮,种更多的好粮,让社会不会为粮食而发愁。
作为四川有名的粮食专合社,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已先后在眉山市东坡区、洪雅县、仁寿县、青神县流转土地4.1万亩,辐射周边上万农户、4万余人,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8万亩,并注册了 “众享好味稻”等系列品牌12个。
“但这还不够。”李相德告诉记者,下一步,合作社将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利用土地、人力优势,对生产链升级改造,围绕产品质量、形态、安全做文章,并创新、拓宽业务模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种粮成本,提升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要在党支部带领下,投入更多资金、技术,帮助更多的人学得一门独当一面的种粮技术或粮食加工技术,更好地实现增收致富,并以更优质的粮食生产、更贴心的渠道服务,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满意的粮食产品,最终要扎牢粮袋子,不让社会为粮食而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