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风雨兼程,75年砥砺奋进。在国庆来临前夕,本报特别策划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主题报道,将目光聚焦于眉山发展轨迹,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个个奋斗者、见证者的故事,全面展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历程与成就,传递出眉山人在新时代不懈奋斗的激情与梦想。敬请关注!
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内涵式发展,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聚人兴业,重视城市配套功能的优化、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人气商气的提升。
在眉山发展进程中,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东坡故里、品质眉山”定位,以城市建设带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塑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让更多人喜欢眉山、向往眉山、留在眉山,让全体眉山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走进眉山城市新中心,来到新建的太和公园,次第盛开的各类花朵,错落有致的植被,波光粼粼的湖水,每一个角落都像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家住太和公园附近的李大爷感慨万分:“以前这是块荒地,现在变成了美丽的公园。开窗就见绿,出门就是园,没事的时候到公园里散散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锻炼身体,这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1997年国务院决定设立眉山地区,2000年撤地设市,眉山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内外畅联交通路网,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历经20余年发展变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眉山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城市规模迅速拓展。1997年眉山城区面积仅7.5平方公里,随着“完善旧城、繁荣新区、北拓南延、跨江东进、拥江发展”“东彭融合、拥江发展、组团布局、强核提能”“品质立市”等战略实施,眉山城市规模迅速拓展,呈现“一心双城”沿江组团布局空间形态。截至2023年,城市面积扩大近10倍,全市城镇化率由13%提升至52.81%。
——城市道路畅联畅通。1997年,眉山城市道路面积约200万平方米、长约60公里,按照“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提升通达性”的思路,先后实施“北拓南延”“城市大变样”“两宋荣光”系列工程,着力构建级配合理的路网结构。1997年至2023年,东坡城区新建市政道路240余条、桥梁28座,道路面积增长近2倍。
——城市韧性不断增强。适度超前布局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置等公服设施,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不断强化“优质供水、安全供气”保障,构建“内外环、主干枝”稳定运行的“里子工程”。全市共建成运行城市自来水厂9座、总供水规模54.5万吨/日,城乡生活垃圾、城镇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在全省率先建成无废城市产业园,青神县入选全省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县城。
——城市绿化提质扩面。统筹公园、广场、街道绿化布局,科学推进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因时因地实施绿化、美化、香化、彩化,通过见缝插绿、垂直挂绿、拆墙透绿,构建开放共享、舒朗通透的景观园林体系,“推窗见景、出门见园、四季有花”已成为眉山居民的日常福祉,东坡城市湿地公园“鸟的天堂”亮相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1997年至2023年,全市建成公园187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01%、绿地率37.7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83平方米。
——城市更新全面铺开。按照“品质立市”战略部署,统筹推进提质保畅、安全韧性、增绿添彩、风貌整治、宜居提升五大行动,眉山市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青神县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县城,2项经验做法入选全省推广清单。改造老旧小区2128个、惠及群众9万余人;“东坡步道·大家之路”一期、二期和小北街特色商业街区建成开放,区域人流量增长30%;苏堤绿道、通惠河绿道加快推进,未来可期。在近期满意度调查中,95%的受访者对城市更新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一处处公园绿地景色优美、舒适宜人,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一片片老旧小区、街区提质升级、美颜焕新……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眉山跃然而出,眉山这座城市在不断的提能升级改造中悄然“破茧成蝶”,将以“东坡步道”为蓝本,走出一条独具眉山特色的城市建设与更新之路,向“一心双城、三带十区”“双百”大城市加速迈进。
6月8日,端午小长假首日,眉山太平古街齐聚四面八方数万游客。当天上午,“龙腾端阳·乐享太平”2024太平古街村舟荟群众文化活动开幕。这一天,村落传统龙舟赛、岷江千人抢鸭子、千桌万人豆花宴、旧时光·慢生活原创沉浸式古街情景打卡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游客视觉听觉味觉纵享夏日激情。
太平古街地处东坡区永寿镇罗平社区,滨临岷江、因水而兴,是岷江沿线重要的传统场镇和商埠码头,街巷格局完整、川西南民居建筑特色鲜明,街区传统功能、非遗技艺和市井文化得到了原汁原味延续。太平古街现已纳入历史文化街区系统保护,是眉山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提升的街区之一。
眉山古称眉州,有2300年城市建制史,是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唐宋八大家眉山独占三席,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美誉,丰富多彩的历史遗存、悠久厚重的城市文脉,构成了以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为核心的多元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全市现有国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22个,历史文化街区5片,历史建筑321处,不可移动文物1366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4项,国家工业遗产1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这些类型丰富、价值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融汇成了眉山城市发展的记忆,彰显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脉。经过多年努力,眉山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初步构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实现应保尽保,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乡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传承利用好历史文化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要求。在名城保护和申报中,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部署,接续实施“文化立市”“品质立市”战略,坚持价值导向,抓实文化遗产普查认定、加强常态保护管理。同时,持续推进以文塑城,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把三苏文化东坡文化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涵养城市气质、滋养百姓精神,通过活化转化提升城市品质,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东坡文化主题,我市为公园绿地、城市街区、建筑形态赋予东坡文化元素。近年来,以东坡诗词意象命名街道110余条,建成三苏主题文化公园8个,建设三苏文化特色学校14所,打造东坡书院、悦读坊等新型文化空间38个,建设开放式家风家教主题教育基地——“东坡步道·大家之路”。坚持“一街一主题、一区一特色”,把东坡文化融入到40余条老街改造和1886个老旧小区升级中,让城市充满文化韵味。
“瓦屋山风景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前来避暑真是太好了。”8月中旬,我省持续高温,不少游客趁着假期带上家人前往瓦屋山避暑,来自宜宾市的张敏也不例外。“我提前和在眉山居住的弟弟联系好,先预订瓦屋山附近民宿,带上父母和孩子,一起去瓦屋山住一段时间,避避暑。”张敏说,避暑期间,他们在周边到处游玩,景区推出的清凉线路和活动都很好,大家玩得很开心。
7月,洪雅县瓦屋山景区进入避暑游高峰期。为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游客体验,该景区依托瓦屋山、雅女湖两大景点推出清凉避暑线路及相关活动,并开放团购票等多项优惠政策,广受游客好评,各类新场景的推出让瓦屋山景区游客数量持续攀升。“今年,我们立足游客需求,策划了瓦屋山全山徒步挑战赛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瓦屋山。同时,依托雅女湖水资源,推出游湖、快艇、摩托艇等水上项目,让游客玩得尽兴,乐享暑期。”瓦屋山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丰富旅游业态,创新消费新场景,景区推出的避暑场景广受好评,这也成为不少游客暑期避暑游的目的地。
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释放城市发展活力和激情,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深挖眉山特色文旅资源,开发文旅产品,培塑三苏祠、瓦屋山、玉屏山等文旅产业,推出“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东坡诗词擂台赛、青神赏萤季、瓦屋山绝壁栈道、夜游柳江古镇、玉屏山勇闯恐龙谷主题乐园、老峨山居、幸福古村幸福岭民宿群落、桔香稻田、竹里巷子、竹里稻香等,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大力实施东坡文化业态培育行动,发展精品民宿、民俗体验、文化创意、研学体验等融合发展业态,打造推出“礼遇东坡”社区生活空间、礼遇东坡文创店、苏小咪茶饮店,新开发推出三苏祠文创雪糕、苏小咪新式茶饮、诗词魔方、东坡家清欢糕等东坡文化系列文创新产品,助力消费升级;成功打造永丰村“共享田园”等一批文旅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依托乡村旅游、长寿养生、冰雪运动等特色消费资源,打响三苏修心、瓦屋清肺、龙滩观湖、彭祖养生、丹棱游村、青神赏竹等康养品牌,洪雅县柳江镇、七里坪镇、瓦屋山镇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品质立市”发展战略,锚定“一心三地”目标,深度融入巴蜀文旅走廊与成眉乐黄金文旅经济带,纵深推进成德眉资文旅同城化发展,不断挖掘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策划开发品质化、个性化、高端化的文旅产品,培育文旅产业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发展呈现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如今,“一核一带两区”市域文化和旅游空间布局初步呈现,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文化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更加繁荣,全方位布局、全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截至目前,我市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2个,天府旅游名牌1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33个,三苏祠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东坡醉月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