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调解桌还没摆好,杨某成两父子一言不合竟又打了起来。大家赶紧拉架,让两人平静下来再开始面对面调解。
“你们两父子,房子挨房子,喝同一口井的水,何必闹这么僵。”周斌从两家共同的井开始说起。“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子女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绝履行赡养义务,于理于法,都是不允许的”。对于赡养费的问题,童小芹从法律角度进行了释明,一开始就定好“调”。
“我们两口子年纪大了没得养老保障,就靠这点赡养费。老四人走了,老四媳妇都还在给我们钱。亲儿子反倒不管我们。”老两口表达自己的不满。
“不是说不给钱。你们啥子都要管,我媳妇天天受气。上次还把她新手机摔坏了,钱就抵了。”二儿子替媳妇鸣不平。
耐心听着两家人间的鸡毛蒜皮,法院调解员、网格员一起拉起家常,分头寻找调解“点”——
以前四兄弟约好每人每月给200元赡养费,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两位老人日子过得紧巴巴。
二儿子家经济水平不错,但因住得近总被老人唠叨,小摩擦升级成打架,小家庭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更不愿意走动。
“儿子多给,父母少管”,经过几个小时的调解“龙门阵”,一个简单的家庭“加减法”自然地形成了——
杨二当场支付去年至今欠父母的赡养费2400元,并表示逢年过节会额外给两人再发红包。
杨某成老两口也现场承诺,不再干涉二儿子的家庭生活。
“我二娃人还是好的。”数着钱,听着儿子的表态,杨某成心里美滋滋,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赡养纠纷顺利调解,两父子的关系也得到修复。
“调解当天怕他们矛盾激化,二媳妇不在场。调解好后,我把电话留给了他们,让他们随时联系。”童小芹说,家务事调解往往离不开“售后”。
第二天,童小芹主动打电话回访,杨二电话那头表示自己正准备去民政局。原来媳妇知道他给了赡养费后,直接要去民政局离婚。杨二越说越激动,“反正过够了,我两边不是人。离就离。”
童小芹赶紧劝住杨二,又给杨二媳妇打电话,告诉她调解情况,以及调解协议里老人不再干涉的承诺。几通电话下来,杨二的家庭矛盾也调好了,童小芹才真正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