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不是线性发展的,60岁为界限的话,2022年后进入60岁的会突然比前几年暴涨近千万。
同样,2022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人口,也比1962年后出生的数量少近千万。
所以退休潮会在2022年真正拉大大幕。
一方面,老人突然每年比前几年多增加一千万;另一方面,可以缴纳养老金赡养老人的,每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也比往年少了近千万。
一增一减,意味着每年会消亡一千多万的劳动力人口。
预期平均寿命76岁(预期平均寿命不是实际平均寿命,实际平均寿命是低于76的),人口数量坍塌会在2035年左右开始。
每年坍塌规模会大于1500万,十年减少近两亿人口,然后变缓大概维持在每十年减少一亿。很简单的数学题,高峰期每年出生2700万,意味着高峰期中国每年也会死去2700万人。
这些都是已经注定的,改变不了。
因为女性是有生育年龄的,80、90后女性已经渐次开始失去生育能力。未来接班的00、10后女性数量上直接比8090后女性少了四分之一,生育意愿恐怕也降低了不只四分之一。
今年新生人口应该不会超过 1300万,我乐观估计2030年代前后00后扛起生育大旗的时候,中国能每年出生900万人。2700万减900万等于1800万,这就是人口奔溃高峰期时候的状况。
大部分老人都有躺病床上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所以独生子女家庭的8090后们,做好在病床前伺候你岳父岳母的准备吧。
我身边就一同事双独结合,老丈人住了小半年院,把他折腾的够呛。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什么是养老难题,连个替换的兄弟姐妹都没有。
当然这是小处,真正的大处还是年轻人少了,交养老金的少了。
谁给老人发钱养老呢?只有一个办法,学习日本压榨年轻人,让年轻人996来产出更多的财富就可以养活更多的老人。不论日本还是韩国包括台湾地区,这些老龄化走在世界前列的地方无一例外年轻人特别苦逼。没办法不压迫年轻人,那么多老人怎么办?
所以人口结构越失衡,年轻人就会越苦逼。
那些幻想年轻人少了,年轻人生活就会好的简直是异想天开。即便你无父无母不结婚,国家也必定要你缴纳更多的税收来养活其他人的父母,这就是国家存在的意义之一,是集体不是个人。其实所谓的单身税或者说不要孩子税,在国外都是常态,只不过叫法不同。
这是我回答退休潮时的答案,直接复制过来了。
同样退休潮也适用于房价。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中国人口最近几年就会负增长,但是幅度并不大。真正的人口奔溃要等到2030年代。十年间会减少近两亿人口。那时二三四五线城市房地产注定一地鸡毛。因为人死了房子空了,外来人口也没了,空出的房子给谁住。
而且2030年代还会面临逆城市化。
今天在城市里打工的四五十岁的农民工,会在十几年后失去劳动能力,而所打工的城市是不会容纳他们养老的。他们只能踏上返乡养老的道路。具体多少人因为我没数据不好说,但起码大几千万人会有。
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先例的。一个人在城市工作了几十年,为这个城市奉献了一辈子的劳动力,最后还是无法落户,无法享受大城市的福利待遇,失去工作能力后从哪来回哪去。这同样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
当然北京永远是北京,上海永远是上海。大家还是挤破头的,房价也有支撑。但是90%的三四五线城市未来注定一地鸡毛。不过还有几年的缓冲期,政策高明的话房价甚至可以撑到2030年代。
有解吗?无解。因为木已成舟,未富先老已成定局。准备迎接人口结构的巨变吧。
当然有人不信我说的,但数据在这放着,三五年后大家就会看到初步的结果。
现在只需要静静的等待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离世把房子腾出来。
三五年内的趋势呢?
深圳市2020年全年推出商品住宅成交430.1万方平米。
河南漯河市,2020年商品房销售4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11万平方米。如果减去两个县城的销量,中心城区住宅销量是278万平米。
也就是说漯河市住宅销量是深圳市的72%,如果把两个县城去了,仅仅算市区是深圳的64%。
我以前没关心过,偶然看到这个数据感到震惊,原因如下:
深圳市的常住人口至少1500万,漯河市全市不过270万,市区人口只有80万(恐怕还有水分)。深圳市人口是漯河市的六倍,可房地产销售面积却不是六倍,而是仅仅比漯河市高30%,处在一个销售量级上。
所以是深圳市盖了太少的房子,还是漯河市盖了太多的房子?
我想恐怕两者都是。
所以我不看好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但恐怕北上广永远是北上广。